恼录启示当合定币第一的烦e的成长规稳股遇上上市
昨天朋友圈被Circle上市的消息刷屏了,这家号称"合规稳定币第一股"的公司确实风光无限。但作为一个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更关注的是招股书里那些不太光鲜的数字。仔细研读后,我发现Circle正面临所有新兴企业都会遇到的"成长的烦恼",只不过在加密行业特殊的市场环境下,这些问题被放大得更明显。
单一收入的魔咒:美债收益率的甜蜜陷阱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Circle99%的收入都来自储备资金时,我差点以为数据标错了。这让我想起了2010年代的互联网公司们,当时很多企业也是靠单一业务疯狂增长,直到天花板显现才开始多元化。Circle现在的处境何其相似。
USDC的商业模式很有意思,本质上是在玩一个"时间差"游戏:用户把钱存进来,Circle拿去投资美债赚利息,却不给用户分红。这个概念在传统金融里被称为"无息负债",银行、保险公司都在玩类似的把戏。区别在于Circle的投资标的更保守——清一色的美债和政府票据。
但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完全被两个外部因素绑架:一是美联储的利率政策(去年收益率4%多,明年可能就剩2%),二是加密市场的资金流向(牛市USDC需求暴增,熊市就大幅缩水)。我认识的一位华尔街分析师调侃说:"Circle本质上是在做美债ETF的生意,只是穿了件区块链的外套。"
Coinbase的"甜蜜负担":60%分成的历史包袱
说起Circle和Coinbase的关系,简直就是加密版的"欢喜冤家"。当年USDC初创时期,Coinbase确实帮了大忙——相当于给一个默默无闻的初创项目接入了顶级流量入口。但现在看来,这笔"推广费"贵得有点离谱。
最要命的是那份合作协议里的"核按钮"条款:如果Circle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履行分成义务,Coinbase可以直接接管USDC的发行权。这就像你把房子租给Airbnb,结果合同里写着Airbnb随时可以把你的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。
我私下和几位业内人士交流过,大家都觉得这个分成比例迟早要调整。但现实很骨感——就像当年腾讯和360的"3Q大战"一样,平台方的话语权实在太强。Circle现在搞的自建支付网络,在我看来就是不想再被"流量税"掐着脖子。
加密货币的过山车:盈利波动背后的行业宿命
如果说前两个问题还能靠经营策略调整,那么盈利波动就是所有加密企业逃不开的宿命了。记得2022年UST暴雷那会儿,我在香港参加一个行业峰会,当时Circle的高管还在庆幸USDC因此获得大量资金流入。没想到一年后硅谷银行出事,USDC也跟着遭殃。
这种周期性在加密行业太常见了。我整理了过去5年USDC发行量的几个关键节点:2020年DeFi狂热时期冲到550亿美元2022年UST崩盘后意外坚挺2023年初因为Solana热潮迎来小阳春硅谷银行事件后暴跌30%最近又因为大选行情反弹80%
这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货币基金市场——同样是看似稳健的产品,遇到挤兑照样扛不住。Circle现在拼命强调的"合规优势",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到底能提供多少保护,恐怕还要打个问号。
破局之道:金融基础设施的星辰大海
不得不说,Circle的高管团队还是有战略眼光的。他们现在力推的跨境支付网络,让我想起了SWIFT早期的成长路径。上周我在新加坡参加一个区块链峰会,亲眼看到他们展示的USDC跨境转账案例——从日本到巴西,3秒到账,手续费只有传统银行的1/10。
不过这个赛道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激烈。Ripple、Stellar这些老玩家不说,现在连Visa、摩根大通都在布局区块链支付。Circle想要突围,光靠合规牌可能不够,还需要在用户体验和生态建设上下更多功夫。
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金融创新浪潮的观察者,我认为Circle的上市意义重大。它不仅为加密行业树立了合规标杆,更重要的是向传统金融展示了区块链在支付清算领域的真实价值。虽然前路充满挑战,但这种"摸着石头过河"的探索,不正是金融创新的魅力所在吗?
(责任编辑:前沿)
-
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,还以为是某个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。谁能想到,这个数字世界里的"魔法金币",如今已经成长为撼动全球金融体系的庞然大物。就像我那位在2010年用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的程序员朋友,现在想起来估计肠子都悔青了——那两个披萨如今价值上亿美元!神秘起源:数字货币的"创世纪"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,大家都在质疑传统银行体系。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叫"中本聪"的神秘人物(也可能是团队... ...[详细]
-
最近香港金融圈有个大新闻,一家名为HKBGE的公司正在申请加密货币交易服务牌照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:这又是哪家新冒出来的机构?但深入了解一下,发现背后故事还挺耐人寻味的。HKBGE的来历其实很有意思。它是HKE Holdings Limited旗下的子公司,2021年4月才成立,在业内算是个"新人"。但别看它年轻,实力可不弱——旗下的HKBGE TSP Limited早在2021年... ...[详细]
-
凌晨的市场真够刺激的!当我盯着屏幕看到BTC和ETH相继止盈的那一刻,咖啡都差点洒在键盘上。1350点和70点的利润空间,这波回踩看多的预判简直就像开了天眼。不过现在天亮了,行情又开始玩起心跳游戏——反弹到压力位附近试探,但始终差那么一口气突破前高。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把小时线图表放大再放大。BOLL带这个老朋友又开始耍花样了,张口的样子活像条蓄势待发的蟒蛇。MACD指标那两根线扭扭捏捏地要拐头,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最近SATS币的表现确实让我眼前一亮。这个以比特币最小单位"聪"命名的BRC20代币,正在以一种我们始料未及的方式搅动着整个加密市场。记得上个月在和几个圈内老友聊天时,我们就预测BRC20赛道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爆发点,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正在逐步应验。为什么SATS值得关注?SATS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"草根基因"。与那些动辄需要几百万美元私募的项目不同,BRC20代币的公平发射机制给了普通人同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收到不少读者留言,都在追问我对Layer2扩容方案的发展前景怎么看。作为一个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今天就掏心窝子和大家聊聊这个火热赛道的真实状况。L2不是昙花一现的炒作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,Layer2对以太坊的意义就像高铁之于传统铁路。这不是一时兴起的时尚单品,而是承载着整个区块链生态未来的基础设施。想象一下,未来90%以上的DApp交互可能都会在L2上完成,到时候它们的曝光度可能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,我对OMP公链的前景充满期待。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,区块链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,而OMP公链,正在这条变革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。金融服务的新范式记得去年采访过一位DeFi创业者,他谈到传统金融体系的种种限制时那种无奈的表情。这正是OMP公链想要改变的现状。我观察到,通过其去中心化的底层架构,OMP正在构建一个真正开放、透明的金融新生态。在这个生态... ...[详细]
-
真是祸不单行啊!就在币安美国CEO离职并裁掉三分之一员工的消息还热乎着呢,华尔街日报又爆出猛料——公司法律和风控两大核心岗位的负责人也要拍拍屁股走人了。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。Krishna Juvvadi这位法律大佬去年5月才从优步跳槽过来,之前可是负责全球合规的狠角色。而风控主管Sidney Majalya更是个"老江湖",在英特尔当过首席合规官,后来又在优步历练过。这两位业内资深人士的离职,无疑... ...[详细]
-
说真的,每次看到行情剧烈波动,我都忍不住想起华尔街那句老话:"市场最危险的时刻,往往就藏在看似最安全的上涨之后。"今天是10月25日,作为一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想和大家聊聊最近这波行情的一些思考。记得上周行情还在一片欢腾中节节攀升,六连阳的走势让不少人赚得盆满钵满。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市场从来不会只涨不跌,就像春天不可能永远持续一样。35000这个整数关口就像一道无形的墙,不少朋友都... ...[详细]
-
朋友们,昨天的行情可真是让人捏了一把汗啊!以太坊就像坐上了过山车,早盘从4355美元的高点一路俯冲,最低砸到了4190美元附近才勉强稳住。本以为能喘口气,结果晚间反弹到4340美元附近又被打压下来,凌晨更是直接跌穿4100美元大关,最低探到4065美元。现在4085美元这个位置,说实话我看着都觉得心惊肉跳。行情回顾:空头狂欢的一天不得不说我昨天的判断还是挺准的,在文章中明确提醒了继续下跌的风险,实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矿圈里都在热议JASMINER新推出的X16-P矿机,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加密货币挖矿的老矿工,我也忍不住要来聊聊这款产品。不得不说,JASMINER这次的产品定位确实精准,瞄准了ETChash这块大蛋糕。性能怪兽还是价格洼地?X16-P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"双高"特性:算力高得惊人,能耗比却控制得很出色。和其他品牌的矿机放在一起比较,就像把跑车和家用轿车摆在一起,性能差距一目了然。记得上个月帮... ...[详细]